近日,機械工程學院吳夢希教授與杜克大學醫院器官移植中心JeanKwun教授、哈佛大學醫學院LukeLee教授、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學院黃俊(TonyJunHuang)教授等合作,在《自然·通訊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發表題為“基于聲流控的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系統(Acoustofluidic-basedtherapeuticapheresissystem)”的研究論文。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是指采集患者血液后,通過離心、過濾等分離方法對病理成分進行去除或置換,同時將正常血液成分回輸并適當補充血液制劑或替代溶液,從而消除或降低血液中病理成分致病作用的一種臨床治療技術。該項技術已經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成為諸多疾病的推薦治療手段。然而,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技術尚未應用于早產兒、新生兒、低齡兒童等特殊人群,因其組織器官和免疫系統脆弱、血液總量和耐受失血量顯著小于成人、對治療手段和器械的精準程度要求更為苛刻。現有設備存在所需血液體積大、血流控制精度差、集成...